更新:2024-09-21 15:18:59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发布的多个文件,都指向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制度,打破过去拼土地、拼税费、拼补贴的“内卷式”招商格局。近期有消息称,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已经有地区开始裁撤地方招商部门、取消基层招商指标,以及探索建立招商公司等新的招商引资模式。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一度是各地争取资源、强大产业的有效手段,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地方给予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土地优惠政策为主的招商模式暴露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内卷”的特征日益显著。
所谓鼋,也就是大的老鳖,在龟类之中个头最大。我们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过通天河时,就是一只老鼋驮着他们过河的。老鼋还趁机让唐僧帮他问问如来佛,自己还得熬多久。后来回来时,唐僧忘了问被老鼋颠入河中。
报道介绍,2004年,高江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前往陶寺遗址实习,由此与陶寺结缘,至今已开展考古研究工作20年。他认为,陶寺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陶寺遗址作为4300多年前中原崛起的关键实证,是一个重要的文明支点;陶寺文明所体现的包容性、创新性等特点与中华文明相契合,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代表;陶寺文明与文献记载中传说时代的典型人物比如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陶寺遗址也是我们证实这段历史是否真实存在的关键。”
所谓“内卷”,反映到经济领域,就是竞争过度和同质化导致边际收益递减,即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但产出的增加却越来越小。
留意一下以往各地招商引资的实践不难看出,不乏成功之作,但恶劣后果不断显现甚至早已被判定为失败的案例也不罕见。
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都是在招商引资时不顾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急功近利,宁可开出过度优惠、不符合当地实际的条件,也要上马新兴产业,导致宝贵资源被浪费,产业之间重复建设。
在内卷式招商的压力下,一些低质量或低效的投资项目往往也被引进,这些项目不但无法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更有甚者,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和部门为完成招商任务弄虚作假,引进多个“虚”项目,签订假合同,既对本地企业形成了“挤出效应”,又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而且潜藏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风险。
现在,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于8月颁布实施,意味着过去的招商引资模式将走向终结。
具体来看,《条例》第一条开宗明义,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第十条更明确: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最近部分地区裁撤招商引资部门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释放的信号极为鲜明。
一方面,不是不要招商引资,而是模式要转换。未来的招商引资不再是行政压力下的被动应付,而是一种市场化行为,以往由政府部门承担的招商职能将转移给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招商公司。
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种各负其责的做法有利于减少行政干预,从而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另一方面,正如近日《人民日报》文章所说,未来招商引资必须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对地方政府是一个更高要求,因为争相比拼谁给的优惠政策更多更给力,这一点很容易,但要夯实自身产业基础、建设优质的营商环境,显然要困难得多。
聚焦于练好“内功”联华配资,创造一个公平竞争、高效透明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投资项目,这是接下来各地拼经济的关键。做好了这一点,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排名第一_十大配资公司_配资网前十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