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08 00:11:50
1938年1月20日,“四川王”刘湘在湖北汉口去世,享年50岁。在民国军阀中配资实盘网上配资,刘湘的去世也可以说是英年早逝!
每一个人在如果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在临终留下遗言。其实这样的遗言大多情况下大都是对于亲人或者家人的一些什么话,因为这个时候往往都是亲人陪伴在身边。
刘湘也不例外,而他在临终时的遗言却全是激励川军将士的话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则川军一日誓不还乡!”
在八年抗战中,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记载还是影视作品对于川军的描写大多是这样的
:一顶帽子、一双草鞋,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西南的大后方,远离战火。但是却是在八年抗战中出兵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伤亡最大的省份。一句“无川不成军”,道出了川中健儿的悲壮与视死如归的豪迈!
在川军八年抗战中,川中健儿英勇杀敌时,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就是刘湘的遗嘱。
刘湘
刘湘出川后,并没有亲自指挥一场战役就去世了,可以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川军在奔赴前线后,每天早上升旗时,川军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必一起同声朗读刘湘的临终遗言,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刘湘,1888年7月1日出生于四川成都。虽然已经是晚清时期,但是读书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刘湘年幼时,就读于乡间私塾,每天也是:之乎者也......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在全国设立文武学堂,并编练新军。
当时已经17岁的刘湘,背着父亲赴四川雅安应考,遂被四川武备学堂陆军弁目队录取。从此开启了军事生涯,可以说少年时代的刘湘就有着不同常人的见地!
两年后,刘湘又考入四川陆军讲习所学习深造,并在一年后,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毕业之后,刘湘就被分配到建成不久的新军三十三混成协(旅)六十五标作见习官。
在那个时代,军校毕业的可谓人中龙凤,在军队任见习官后不久,刘湘又被保送到总督赵尔巽刚开办的四川陆军讲武堂陆续深造。
可以说刘湘早年的军校生涯还是非常幸运的,在很多所军校或者速成班都深造过,这也为他以后的军事指挥和迁升打下了基础。
毕业后不久,本以为要被赵尔巽委以重任,但是没过多久,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进入国民时期。
其实刘湘的军事生涯主要还是在四川,进入民国后,刘湘从一名营长做起......
在那个军阀混战时期,早年的刘湘其实和那个时期大多数军阀一样。首先获得上级的赏识,使得自己的地位一步一步得到提拔。
随着自己的职务越来越大,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多,掌管的底盘越来越大。刘湘也和民国时期其它的军阀一样成为了“四川王”。
其实刘湘的早年,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缩影,至于那段历史对于他如何评价,就是仁者见智、智者见智了!
刘湘
毕竟在一个动乱的时代,明枪暗箭、尔虞我诈是一种常态,只有壮大自己的势力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即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此时作为西南大后方的四川,刘湘在10日就向南京政府通电请缨杀敌。13日又再次通电,呼吁进行全国总动员,与日军拼死一战。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豪言壮语很多将领都会说。但是刘湘不仅仅是那样说,更是那样做的!
到7月25日,刘湘命令四川各军、师长,于三日内驰返原驻地,进行整军备战。
8月7日刘湘飞抵南京,出席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虽然在此之前,各军阀为了自身利益、经常爆发战争。
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枪口一致对外心切、抵御日寇的侵略始终是每一位国人的心声。
在这次会议上,刘湘慷慨陈词近两小时:
......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所干千石!......
这样的豪言壮语,在出席会议的掌控地方财政大权的军事将领中,只有刘湘将了出来,也并是这样说的!
会后,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临刘湘寓所,赞誉他积极抗战的决心。
8月20日刘湘返回四川后,任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随后发表了《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
东风风神搭载的WindLink3.0智能互联系统,其一大特色就是无需下载APP即实现全功能应用。简洁实用的界面设计、低学习成本都是WindLink3.0系统的优势,配合百度的优质资源确实吸引着一众粉丝。
1、在本届车展上,无论是奥迪、宝马还是丰田等车企都将在大谈移动出行战略,以最前沿的科技产品阐述对未来人与机器关系的新思维,企业正加速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全国抗战已经发动,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到8月29日,川康各军经过两次整编,部队经过整编后更加精于合理,部队中的许多军官是军校毕业或者接受过军事培训的,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其实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军队的人数是一方面,但是精锐性更加重要。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各个军阀为了扩充实力,不断的扩军,虽然军队人数上去了,但是战斗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蒋介石
这就是为何在抗日战争初期日军的战斗力都非常强悍,在抗日战争初期丢失了大片国土。而到了后期随着不断的消耗,日军的战斗力也没有初期的那么强悍。
9月1日刘湘率部出川抗战,10月26日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其实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很多有地盘的军阀,他们拥护抗战、支持抗战,但是作为最高长官他们不会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的。
可以说,刘湘出川是真正的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其实在刘湘率军出川前,他已经是身患重病了。
当时他的幕僚和很多将领都劝说刘湘留在四川,刘湘听后却说
:“我一向高呼抗日,如今战幕揭开,自己反退缩不进,岂不贻讥后世。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完成整编后的川军,悉数进发抗日前线。川军子弟分东路和北路出川抗战,所有路费,由四川自筹,没有向国民政府要任何军费。
开往淞沪战场的川军子弟,穿着草鞋,等待在重庆到朝天门码头登上民生公司到轮船。在当时很多士兵领到军饷后,就马上去买肉买鱼改善生活。看到的长官就觉得很奇怪,问道
:“为什么不到上海再花呢?上海是个繁华的大都市!”
士兵笑了笑就说
:“到了上海就是拼命了!不如现在先吃饱、喝好!”
长官听后默不作声的看着士兵......
1937年11月22日,刘湘乘船到南京,下令所部各军、师堵击在浙江金山卫登陆、正向浙江境内侵犯的日军,重点保持于广德、泗安方面。
然而一天后,刘湘胃病突然复发,大口吐血,在昏迷中被护送至芜湖医院,28日送往汉口万国医院医治,经过医生抢救后苏醒。
在汉口期间,刘湘仍旧积极关心抗战大局。当记者就当时盛传日本通过德国驻华大使提出议和问题,征求刘湘意见时,刘湘说
:“如果有人要和,我刘湘决定率领四川七千万同胞和川军将士抗战到底!”
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或许这是刘湘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吧,1938年1月13日以后刘湘病情恶化,于20日下午与世长辞,享年50岁!
直到逝世前,刘湘仍不忘在他的遗嘱中嘱托四川军民
:“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以争取抗战最后之胜利!”
他的遗嘱成为大多数出川将士的信条,对整个抗战时期川军各部的抗战杀敌仍起着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川军士兵
1938年1月22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明令褒恤刘湘,追赠陆军一级上将,2月14日,颁令准予国葬。
殡葬之日,国民政府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川、康两省禁止一切娱乐活动。为抛撒祭文传单,出动了几十架飞机,绕墓低空盘旋。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就是台儿庄大捷。在李宗仁致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说:“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
而保卫滕县的正是川军的112师,在师长王铭章的率领下固守滕县。
在1937年,川军出川时正值秋季,由于四川地处大西南,此时天气还不是很冷,川军士兵多穿短裤、草鞋。
而在抗战中,川军来到鲁南已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很多士兵在冰天雪地中依旧穿着草鞋和单衣。
很多父老乡亲看到士兵如此穿着奔赴前线,纷纷落泪。连夜为将士赶制棉衣和棉鞋,很多乡绅赶着活猪、拿着粉条白菜往师部送,不管部队收与不收,送到就走……
川军将士倍受感动鼓舞,滕县人民的抗日爱国拥军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将士的士气与斗志。
在日军全面发动侵华初期,日军无论是兵力、武器装备和士兵战斗力都非常强悍。在战斗中往往要牺牲几名中国士兵才会消灭一个日寇。
滕县保卫战中,当外围阵地失陷后,王铭章师长率领全师3000余官兵固守县城。对自己的部下说
:“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无悔,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
随后王铭章师长对滕县县长周同说
:“你可以走了,这儿的事情有我就可以了。”
周同县长说
:“抗战以来,只有殉国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感到很惭愧,师长这样爱国,这样爱民,我绝不苟生,决心做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
日军开始攻城后,王铭章师长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指挥作战。这时,冲上南城墙上的日兵又向西城门楼逼近。
王铭章
经过激烈的血战,到下午5时许西城门楼落入敌手。日兵占领西城门楼后,即集中火力向城中心十字街口扫射。
王铭章师长及其随行无法存身,准备移至西关火车站继续指挥守城。他命令身边仅有的一个特务排,向西城门猛扑,但是被日军的机枪全部打倒。
王铭章师长身边以无兵可派,不得已从西北角缒城奔火车站。一行刚到西关电灯厂附近,不幸被西城门楼上的日兵发现,一阵密集的扫射,王铭章师长和他的参谋长赵渭宪、副官长罗甲辛、少校参谋谢大墉、第一二四师参谋长邹慕陶以及随从十余人,同时为国捐躯。
周同县长在得知王铭章师长殉国后,抱着遗体号啕大哭,随后也坠楼而亡,为国殉难。
滕县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以少战多以弱战强的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最惨烈最悲壮的战役。
滕县保卫战,乃台儿庄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滕县最后以陷落而告终,但阻击了精锐日军3天,让日军在滕县寸步难移。
在滕县保卫战中,守城部队自王铭章以下3000官兵全部殉难。城内300多名重伤员得知消息后,宁死不落敌手,或与敌肉搏致死,或互以手榴弹自炸,全部壮烈牺牲。
这是川军出川以来第一次激战,虽然没有阻止日军的铁蹄,但是这样的牺牲精神无比令人钦佩。
作为“四川王”刘湘,虽然没有亲自指挥川军抗击日军的侵略,但是他的临终叮嘱,每一位川军士兵都牢记于心,并用实际行动打出了川中健儿的血性。
但是刘湘作为民国混战时期的一位军阀,也有着诸多......
川军死字旗
1934年,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境内的大渡河一线后,刘湘立即派出川军精锐阻击红军。
然而在中央红军到达延安后,却又开始向中共靠拢。
毛主席在到达延安后,曾经给刘湘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延安想办一个图书馆,缺乏图书资料,希望刘湘能予帮助。
刘湘下面的财政厅就拿了一个意见上报给他,提出给延安建图书馆支持1万元,结果刘湘觉得1万元太小气,于是改为5万元,支持延安建图书馆。
其实,对于民国那段历史来说,或许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的那段话最为贴切:
“这是睿智的时代,这也是蒙昧的时代;这是笃信的时代,这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也是绝望的冬天。”
而对于“四川王”刘湘,很难用几句话对他盖棺定论。但是就民族大义而言,刘湘是值得我们敬仰和缅怀的。
虽然刘湘在出川后,就重病身亡,但是他在临终时的遗言却全是激励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则川军一日誓不还乡!”
但是川军将士在奔赴前线后,每天早上升旗时,川军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必一起同声朗读刘湘的临终遗言,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八年抗战中,无数川中健儿走出家乡,奔赴抗战第一线。其实他们大多数都牺牲在了抗日前线。
川军士兵
在八年抗战的中国军队中,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军”之说。八年抗战,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64万多人伤亡。
“四川王”刘湘,虽然没有亲自指挥过一场战役,没有亲眼看到川中健儿英勇杀敌的画面。但是,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人物,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毫无保留的顷一省之力支持抗战、支援抗战。是值得我们缅怀和铭记的!
致敬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川中健儿和所有的抗日英烈!没有你们的英勇牺牲配资实盘网上配资,何来胜利!!!
川军四川四川王刘湘王铭章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排名第一_十大配资公司_配资网前十名观点